911精品亚洲地区_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_人人澡人人澡人人澡欧美超碰_性无码专区无码

男童患罕見絕癥上課多動 同學家長聯(lián)合要其轉學
發(fā)表時間: 2011-11-21來源:

南京唯一一例粘多糖病童“樂樂”的父親說:只是希望孩子能體驗一個完整的人生;

  其他家長擔心自己孩子前程,態(tài)度由同情轉為抵制


 

  昨日,樂樂結束了他在南京市玄武區(qū)特殊教育學校第一個星期的學習。和新學校相比,這個7歲多的小男孩還是喜歡原來的公辦小學,但他再也回不去了。

  樂樂在課堂上不是“很乖”——至少在老師、同學和家長們的眼中是如此。他喜歡離座、經(jīng)常打擾同學、甚至在教室里小便……事實上,這和他患有一種極其罕見的病有關。樂樂是南京市唯一的粘多糖病患。殘酷的是,該病全世界至今都無有效的治療之方。

  擔心自家孩子將來面臨的升學、就業(yè)壓力,其他同學的家長拋開最初的同情,聯(lián)合在了一起,要求將這位“搗亂的同學”轉走。于是,一場關乎道德和明天的“戰(zhàn)爭”,在兩方家長、學校中間展開。

  一次意外跌倒,孩子查出患不治之癥

  患粘多糖病,體內缺少一種酶

  代謝無法正常進行,損壞患者器官

  7歲的孩子,被宣判可能活不過15歲

  上周五,記者到達樂樂家中時,這個小男孩到特校去上課了。“它比白血病還可怕,白血病還能賭,而我們連賭的機會都沒有!”樂樂的父親唐先生介紹起粘多糖病的可怕。

  唐先生的父親在旁邊補充,但沒坐多久,78歲的老人便起身走向里屋。不一會兒,拿出兩張鑲框的照片,“我們說的就是這個小家伙”,老人一臉憐愛地望著照片中的孫子。

  這是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的男孩:頭特別大,前額突出,戴著黑框眼鏡,羞澀地看著鏡頭。對了,孩子頭上還戴著博士帽。這是小時候照相時,大多數(shù)家長都會選擇的道具。即使身患不治之癥,但家人還是希望樂樂能有和同齡人一樣的明天。

  至少在兩歲以前,樂樂除了說話晚一點外,和同齡人差別并不大。2006年5月22日,因為樂樂前幾天一次意外摔倒,唐先生帶著他到南京市兒童醫(yī)院拍片檢查。此前給孩子洗澡時,媽媽已發(fā)現(xiàn)樂樂后背脊柱中央有一個橢圓形的腫塊,一家人對孩子的病情隱隱擔心。

  一個小時后,醫(yī)生急急忙忙把夫婦倆喊過去,神情嚴肅地問夫妻的身體情況,雙方家庭的病史,并征求家長意見要給孩子追加體位拍片項目,唐先生同意。又經(jīng)過難熬的一個小時,唐先生被喊到醫(yī)生辦公室,拍片結果單上刺眼地寫著“粘多糖病”。

  這是大多數(shù)醫(yī)生見都沒見過的一種病,更遑論治療方法了。粘多糖是構成我們身體的結締組織如皮膚、骨骼、韌帶等支撐結構的主要成分。因為患者體內缺少一種酶,使得粘多糖的代謝無法順利進行,從而逐步損壞患者的器官。

  粘多糖患兒在嬰幼兒時期跟正常的孩子沒有兩樣,但一般到兩三歲之后,便會漸漸出現(xiàn)特殊的粗糙面容:頭顱大于正常人,舌頭大而嘴唇厚實,腹部因肝脾腫大及組織松垮而突出,關節(jié)僵硬,智能逐漸退化……

  目前,全世界都未找到治療粘多糖病的有效之方。發(fā)達國家多采用骨髓移植的辦法,但一般在患者病癥出現(xiàn)前就開始手術。癥狀出現(xiàn)后,醫(yī)生多半建議放棄治療,因為即使采取手術,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。而且因為手術風險極高,小孩上了手術臺后,家長很有可能就此永遠地失去他。

  目前,國內只有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地可以收治粘多糖病。帶著孩子輾轉三地跑了一年之后,唐先生原本還指望“賭一把”,但因為樂樂的癥狀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,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,唐先生因此不得不承認現(xiàn)實,痛苦地放棄對孩子的治療。醫(yī)生表示,粘多糖病患者很少能活過15歲。

  低頭向記者介紹這些時,唐先生的淚水就在眼邊。他供職于南京一家大型企業(yè),并擔任包含進出口業(yè)務的重要職位。白天,唐先生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國際同行交涉,掌控著公司的命脈;而晚上回到家中,面對的是自己無能為力的兒子。反差巨大的生活,讓唐先生的眼神失去了原有強勢的神采,和人說話時,他多半都低著頭看著材料,很少直面對方的眼睛。

  唐先生的工作單位在江寧,每天上下班路上要有很長一段時間。這幾年,下班回家途中,這位中年男人時常悲傷難抑得一路痛哭。

  他成了“最不受歡迎”的小學生

  因患病每隔半小時就要小便

  無法自己提褲子,也控制不住“多動”

  7歲的孩子,被投訴“搞得大家無法上課”

  樂樂全然不知道大人們的悲傷。在這個7歲多孩子的世界里,沒有規(guī)則、沒有臉色、更不懂得如何討人歡喜。看見熱水瓶和電源插座,樂樂有時會不自覺地去摸,對于這些危險的物件,小男孩沒有害怕的本能。

  他害羞、膽小,像張白紙一般。從玄武區(qū)特殊教育學校放學回家的路上,樂樂聽姑姑說家里來了一個記者叔叔,小家伙很感興趣,他迫不及待地回家,一邊爬樓一邊問姑姑:“這位叔叔是不是也戴眼鏡?”

  樂樂的家在三樓,盡管其父母有著不錯的職位和收入,但因為這些年給孩子治病,至今三口之家還和70多歲的爺爺奶奶擠在一套老房子中。同一樓層,四戶人家的門相對而開,樂樂家很好認,其它三戶都是高檔的防盜門,惟獨他家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破舊鐵門。

  門打開了,一個1.2米高、戴眼鏡的小男孩站在門口,記者強制自己不看樂樂的大頭和突出的前額。小家伙用羞怯的眼神看了下記者鼻梁上的眼鏡,然后迅速閃開。樂樂聽姑姑的吩咐,小聲打招呼:“叔叔好!”爾后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門口凳子上記者帶來的遙控汽車,小男孩一下子撲了上去:“哇!”——除了個子要矮半頭之外,看起來,樂樂的性情和同齡小朋友沒有差別。

  在幼兒園度過3年無憂的時光之后,去年9月,樂樂進入到家附近指定小學入讀。唐先生沒有隱瞞孩子的病情,他將孩子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寫成一份書面說明,提供給了學校。他說,自己不奢望孩子能夠學到多少知識,但希望兒子能夠有完整的生命體驗。如同一個正常的孩子般上學,被唐先生視作樂樂生命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

  老爺子在旁邊點頭稱是。當樂樂的病情確診后,面對哭哭啼啼的一家老小,這位老干部表示:“既然他來到了這個世界上,就更需要盡我們的心,去善待他!”從此,“善待”成為家人對待樂樂的原則。

  樂樂分到了一年級一班,因為個子矮,他坐在了教室的最前排。但開學沒多久,接送樂樂上學的爺爺便收到老師的投訴:樂樂經(jīng)常離座,還在教室里小便,嚴重影響教學秩序。為了讓樂樂不在上課時間小便,每天早上他不被允許喝水,早餐也以面包、饅頭之類的干糧居多,但效果不佳。接送樂樂時,爺爺經(jīng)常被告知:今天上課時,樂樂又在教室里撒尿了。

  由此開始,這位矮人一頭的可憐小男孩,似乎越來越不受同學和老師喜歡。每天放學時,看見爺爺來接樂樂,天真的小學生會嘰嘰喳喳“告狀”:“今天樂樂又挨批評了!”“他還脫褲子滿教室跑,搞得我們都沒辦法上課”,班主任很是氣憤地告知老人。

  很多人不知道,小便其實是樂樂沒辦法控制的。粘多糖病一個直接的表現(xiàn)就是小便多,唐先生痛苦地解釋,幾乎每隔半個小時,樂樂就要小便一次,每節(jié)40分鐘的課,對樂樂來說確實顯得有點長。

  至于小孩脫褲子滿教室跑,那則是更大的誤解。唐先生拉著樂樂的手給記者看,那是一雙向內彎曲不能伸直的小手,因為粘多糖病,樂樂的腕管綜合征特別嚴重,“這雙手連提褲子的力氣都沒有,他不可能故意脫褲子”。

  樂樂因病沒有腰,唐先生判斷是孩子的褲子掉了下來,而他又沒力氣去提,所以同學們以為他耍流氓。至于樂樂光著屁股滿教室跑,了解兒子的父親判斷:這可能和樂樂感覺到孤獨有關,孩子沒有完整的表達能力,但又有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,滿教室跑終于引得了全班的關注,樂樂多半藉此獲得在班上平素難以得到的存在和認同感。

  外人沒有耐心深入了解這些。在教室里,慢慢的,樂樂的座位從第一排挪到最后一排。

  其他孩子的家長聯(lián)合抵制要求轉學

  他的“搗亂”引來其他孩子家長的不滿

  一次家長會讓他的父親狼狽不堪

  7歲的孩子,智商正常卻只能轉到特殊學校

  從去年11月份開始,為了不影響其他人,樂樂每天只上半天課。下午回到家中,奶奶教語文,退休的姑姑幫忙教數(shù)學。

  爺爺曾找到學校,期望能夠陪讀,但被學校拒絕。樂樂的“搗亂”沒有停止,因此,樂樂家長和其他同學家長、學校的矛盾愈發(fā)尖銳。

  最終,今年10月17日,矛盾集中爆發(fā)。當天下午3點,唐先生得到校長的通知,說是要和七八個家長溝通下,但來到學校會議室后,發(fā)現(xiàn)班上29個學生,除了幾個有事的家長外,來了24位同學的家長。

  一進到會議室,唐先生便感覺到氣氛非同尋常,他說自己是帶著歉意去的,畢竟樂樂影響到了大家。在校長的一番背景介紹之后,唐先生誠懇地向各位家長介紹樂樂以及他身患的粘多糖病——他說自己不指望得到大家的同情,但至少能贏得一些理解。

  唐先生還沒說幾句,很快,坐在校長旁邊的一個女家長打斷了他,語氣非常干脆:“我們今天來不是來聽這些的,我們要聽怎么辦?”“你這樣對我們的孩子不公平……”“我們家女兒以前成績很好,現(xiàn)在成績跌得厲害……”“你的孩子沒有升學和就業(yè)壓力,而我們的孩子都有;你把孩子放在這邊,太自私了……”“從明天起,再也不能讓(樂樂)進二(一)班了,我們的孩子拖不起……”

  如同連珠炮般,幾位女家長輪番發(fā)言,每一句話都讓唐先生如坐針氈。至今,這次家長會唐先生都覺得更像是批斗會,現(xiàn)場他固執(zhí)地回應:“你們想要承諾,我怎么可能給你們什么承諾!”但最后,當校長宣布幾點會議意見,大意是樂樂將不準進入教室、學校將提供閱覽室給樂樂一人上課等等之后,眾矢之的唐先生匆忙答應,他著急著逃離現(xiàn)場,“一分鐘都不想多呆”。

  特殊教育學校成為樂樂無奈的選擇。此前,和校長的幾次接觸中,校長都表示:“為了樂樂的幸福,特??赡苁撬詈玫娜ヌ?。”并表示,玄武區(qū)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是其同學,他可以從中介紹。

  然而,特殊教育學校也不是想進就進的。學校需要提供殘疾和智商證明,除了殘疾外,學校招收的學生智商都在70以下。但唐先生帶著孩子在南京腦科醫(yī)院做測試,樂樂的智商是97,不符合特校入校條件。

  給樂樂做完智商測試后,南京腦科醫(yī)院的陳醫(yī)生把唐先生夫婦叫到一邊,劈頭蓋臉一頓“臭罵”:“孩子智商沒有問題,你們做家長的,干嗎還要給他戴這樣一頂帽子?”站在醫(yī)院的走廊里,要強的唐先生強忍著壓住淚水。

  在家長們稱要集體“罷課”的壓力之下,玄武區(qū)教育局介入此事,并最終協(xié)調玄武區(qū)特殊教育學校“特事特辦”,招收樂樂入學。從上個星期一開始,樂樂跟隨該校三年級學生就讀,班上有5個孩子:兩個自閉癥兒童、兩個腦癱兒再加上身患粘多糖病的樂樂。

  盡管沒有自尊意識和邏輯分析能力,樂樂還是覺察到兩所學校的差別,以前每天晚上睡覺前,他都會讓媽媽把第二天的課本和紅領巾準備好,但到特校只上了一個星期課,樂樂便不再吵著要上學,有一天他甚至對媽媽說:“我今天不想去學校了”。

  有關樂樂,父親不全是痛苦的回憶。專家介紹,患粘多糖病的兒童會有一些特殊才能,他會關注一般人不會關注的事情。除了對地圖、古詩饒有興趣外,樂樂最近一段時間對開水瓶特別感興趣,家里的六個水瓶,他會按照自己的標準給它們一一排序。水瓶里沒水了,樂樂總是第一個發(fā)現(xiàn),他樂顛顛地告訴父親:“爸爸,有一個水瓶餓了!”

各方人士說

  ■其他同學家長

  雖然趕走他也于心不忍但我們的孩子上不好課怎么應對升學壓力

  其他家長的集體反對,是樂樂離開小學的導火索。家長們表示,同為父母,一開始都很同情,但后來孩子們“經(jīng)常上不好課”,考慮到孩子將來面臨的升學壓力,就希望樂樂的家長能夠周全考慮,既給樂樂一個更好的去處,也還其他同學一個安靜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

  在雙方僵持之際,家長們曾聯(lián)合給南京市教育局寫信。在信中,家長們稱,當最開始樂樂分到自己孩子班上時,他上課的很多舉動就對大家造成了一定影響,但畢竟都是為人父母,“一看到孩子那可憐的樣子,總覺得如果叫他走于心不忍,于是都說再等等看吧,也許以后他會好些。”

  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,經(jīng)多次協(xié)商,樂樂每天上午只來半天。“但這樣的解決方式并沒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”,家長們表示,樂樂上課時仍然吵鬧,二年級甚至比一年級還要嚴重,“我們家長現(xiàn)在每天聽到最多的就是,孩子回家后告訴我們,今天我們的課又沒上完,因為樂樂又在課堂上大哭大鬧。”

  家長們因此多次找到校方領導,并給出了讓樂樂轉學、分班等建議,“畢竟我們的孩子今后將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。如果小學的時候基礎沒打好,今后又怎么能面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。”

  校長

  不愿放棄每一個孩子但為1個孩子還是為28個孩子,左右為難

  20多天前,“樂樂事件”在學校鬧得不可開交,因為家長會談崩了,部分家長甚至要“罷課”。該校校長接見本報記者時一再表達了“兩難”處境。他說,這事實上是班上1個孩子和28個孩子權利平衡問題。

  校長介紹,去年招生時,學校已經(jīng)得知了樂樂的特殊情況,考慮“不放棄每一個孩子”的原則,學校給樂樂下發(fā)了錄取通知書。但沒想到樂樂入學后,會引出后來那么多事情來。

  校長介紹,樂樂主要有幾個問題:在教室里小便,有時上課時還玩“小麻雀”;經(jīng)常下位,甚至走出教室;常常向同學借東西等,影響大家學習。

  校長表示,老師對上述問題多有反映,并表示,因為樂樂一個人,致使全班的課程都無法按進度完成。

  他說,校方對樂樂的病情也非常同情,但不能因為一個孩子而影響全班的其他孩子。有的家長因此要到南京市教育局投訴,這讓校方非常為難。校長沒有解釋為何不允許家長陪讀的原因,但表示,將在玄武區(qū)教育局的領導下,妥善解決這個問題。

  樂樂父親

  只想讓孩子體驗完整的人生過程不想讓他短暫的生命中充滿責難

  對于為何堅持讓孩子在正常小學入學,唐先生解釋:“只為讓孩子體驗完整的人生過程。”

  他說,在記者聯(lián)系他采訪之前,曾有一個記者也打電話給他,但在電話中,他把對方數(shù)落了一頓。這位大型企業(yè)高管的強烈自我防衛(wèi)意識,讓他覺得對方是替眾多家長來說情的。

  在唐先生眼中,樂樂盡管身患不治之癥,但作為家長他希望兒子能夠完整地體驗人生。他一邊拭淚一邊說:“既然跟他(樂樂)有這個緣分,就要對得起他!”因此,從小到大,樂樂只要想要,唐先生夫婦總是傾其所有。

  夫婦倆不低的工資全部用在了樂樂身上,治病、買衣服、買玩具等等,即使是單位的同事,也較少人知道,平日光鮮出現(xiàn)在他們面前的“唐總”,至今還擠在老父親的宿舍里。單位每年都有困難補助,但從未見到唐先生申請過。

  采訪中,唐先生經(jīng)常說,樂樂是個純善的孩子。在這個7歲的小男孩心目中,沒有邪惡和壞人,他從小面對的是從父母開始,到爺爺、奶奶、姑姑等,都是一張張笑臉。這才有了上學之后的“搗亂”,下位、在教室小便、打擾同學等等,或許在他的世界里,這未必都是不好的事情。

  唐先生表示他也會批評樂樂:“今天你又表現(xiàn)不好,你又做錯事了”,樂樂會說知道了,但教育到此為止。唐先生不希望孩子短暫的生命歷程中,充滿著太多指教和責難,他還是希望孩子維持他原本的白紙一張的狀態(tài),過得快樂些。

  “你看,孩子的小名叫‘樂樂’,意思就是這么來的。”提及兒子小名的來歷,在7個多小時的談話中,唐先生少見地露出了笑容。(為保護當事人的隱私,文中特隱去真實姓名和學校)

  期待您的聲音

  一個孩子和28個孩子的“明天”我們該如何抉擇

  7個多小時的采訪時間里,樂樂躲在里屋玩,但幾乎每隔20多分鐘,便能看見這個小男孩從里屋走出,哼著歌去小便。大人世界中的揪心、哀愁和他全然無關。“他們說我們自私,說我們的孩子沒有升學和就業(yè)壓力,殊不知……”,唐先生痛苦地停頓了一下,“殊不知我們的孩子,從一生下來就要面臨活下去的壓力!”唐先生表示,粘多糖病患者很少能活過15歲,夫婦倆曾在心中無數(shù)次盤算,抬眼時才心碎地發(fā)覺,眼前這個只有7歲的小男孩,竟然已走過他生命里的半程時光。

  面對一個白紙一般的孩子,不能像同齡人一般正常上學,對他來講是一個何其殘酷的事實,更何況他還是一個注定將在幾年后夭折、身患罕見病的患者;但另一邊,同班28個孩子的前程可期,家長們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。是以這些家長才下定決心,拋開本能的同情,為孩子爭取一個安靜的讀書環(huán)境。或許,你可以指責家長們功利,但這樣的遭遇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,估計一時半會想不出更好的辦法。正如一個家長所說:“是的,我同情你,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同學。”為了孩子,雙方家長看起來都理直氣壯。

  這個兩難的問題讓人內心糾結。哪兒才是樂樂最好的課堂?該如何看待罕見病童樂樂的遭遇?對學校、雙方家長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(xiàn),又該如何評價?如果您是其中的一方,您又將如何解決類似的矛盾?(記者 谷岳飛)

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(wǎng)